查看原文
其他

顾远:关于传统教育 vs 创新教育利弊谈,我的立场是不需要非此即彼

顾远 群岛大学
2024-08-26


来自顾远的话:

“闪翻共学”是群岛一个历史悠久的学习项目。

早在2013年,我们就翻译完成了《社会创新启示录》一书。这本书被称作社会创新领域的“宝典”,方法论大全,至今也是国内很多社会创新者的案头书。

2017年,我们又组织翻译了二十余篇教育进化与组织进化相结合的文章,汇集成了《青色学校》一书,并对公众做免费发布,成为国内最早专门探讨青色组织理念在教育领域实践应用的书。

最近,“群岛客”社群里又再次发起闪翻活动。这次翻译的是一本名为《立场(Taking Sides)》的书。这是一个系列,每一本围绕一个领域,内容包含了这个领域里那些常见的、经久不衰的辩论主题。

我们选择翻译的是其中围绕“教育”领域的那一本,一共包含了十个议题。我们会把每一篇翻译稿都在群岛大学的公众号上发布,希望可以给更多人带去思考和启发。

在一个机器翻译已经很便捷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人工地逐字逐句地翻译呢?这不仅是因为机器翻译的东西经常让人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却不知所云;更是因为“闪翻共学”这个项目的重点是通过翻译来引发共学。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人独立地、深度思考的过程;而翻译之后的讨论则是一群人相互地、深度学习的过程。这些优秀的文章和经典的辩题值得我们投入这样的时间精力去精研,学习的效果比读一大堆的“水书、水文”要好上太多。

我们这次闪翻共学的第一篇文章围绕的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辩题:传统教育 vs 创新教育利弊谈。我在闪翻之后的共学中,做了一些分享,包括对观点的概括、我的评论,和一些补充的背景信息。

共学伙伴们认为很值得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人,于是我便趁着记忆还新鲜做了一些笔记,希望可以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辩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这也是《立场》这个系列丛书的目的所在。



《立场》No. 1
传统教育VS创新教育利弊谈
学校教育是否应该基于学习者的社会经验?



正方观点


哲学家约翰·杜威建议,在更充分关注学习者的社会化发展状态,以及他或她的整体经验品质的基础上,要重新考虑传统的学校教育方法。


反方观点


英国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 表达了针对杜威的传统人士观点:进步主义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和“相关性”,对教育质量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希望以后不再有这些非此即彼的标签,所有的教育者们有着对教育共识的底线,在此基础之上百花齐放,彼此分享,推动教育的持续进化。



01
辩题里的传统教育,按照杜威的说法,体现出四个根本性原则:
1)教育的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组织;
2)学校的职责是把过去积累的信息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
3)为此,学校里有一整套的行为规范;
4)相应的,学校也呈现出特定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

02
辩题里的创新教育,指的是以杜威的思想为典型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强调两点:
1)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育应该是一种由经验构成的教育、通过经验发生的教育,以及为了生成经验而进行的教育。


03
双方对对方的批评往往都着力在对方做得最糟糕的地方
  • 创新教育对传统教育最主要的诟病包括:糟糕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学习者的终身成长,规训式的学校环境不利于培养公民,脱离真实生活的教育无助于学习者回应人生真实问题等;

  • 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最主要的诟病包括:学习内容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学生太过自由散漫没规矩、否定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权威等;

04
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些最糟糕的部分并不是双方的全部,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都在探索把各自认为的好的教育做得更好:
  • 真正秉持进步主义理念的教育者们对那些极端的“创新教育”也是不认可的,比如完全抛弃和鄙视知识学习,特别是学科学习;拒绝一切规则,成人完全退后变成被动回应者;在“相信孩子”的名义下无所作为,不承担教育者理应承担的责任......


    这种极端的“创新教育”往往是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一些“创新教育者”看来,既然传统教育有种种弊端,那么只要处处跟传统教育反着来对着干那自然就是创新教育,就一定是好的教育。


    要知道,仅仅是批判传统教育并不会必然就带来更好的教育,就像娜拉出走是一回事,出走之后怎么办是另一回事。

  • 传统教育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小组式学习、有意识地让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生活发生联系......用群岛的表述,就是传统教育正在经历从1.0范式到2.0范式的转变。


    今天大概很少再有传统教育里的教育者会完全地认可这样的观点:


“孩子们在教室里就是不应该进行”有用的“的学习,真正的知识就是与小孩子的世界没有关联。知识的价值就在于纯粹且无用,知识——像和声与对位、拉丁语与诗歌,量子力学定律和超限技术理论——就是知识存在的理由,不需要屈服于实用。”(来自反方斯克鲁顿的观点

05
Experience是经验,也是经历。对学习体验的重视不等于“快乐教育”。
  • 进步主义教育观里特别重视experience,这个词究竟是译作“经验”,还是“经历”得看上下文,在杜威的观点里,两个意思都是存在的。


  • 传统教育当然也能带给学习者experience,关键是它的质量和效果是怎样的。


  • 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误解是:把创新教育对experience的重视等同于“快乐教育”,特别是那种无原则无底线的迎合学习者感官体验的快乐教育。


  • 创新教育所重视的experience在质量和效果上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即刻的愉悦感。这并不是简单的“快乐教育”,甚至可能是“痛并快乐着”。


    用卡尔罗杰斯的话来说,就是学习者投入全副身心的学习状态。很多人没有意识到“bitter(痛苦)”和“hard(辛苦)”的区别。同样是“苦”,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是辛苦的,但并不会让学习者感觉痛苦。

    还有一个维度是一种experience对后来的experience所产生的影响。单个经验可能是生动,活灵活现以及有趣的,但经验之间如果彼此失联,会让人感到分散而割裂,也会让人对未来的经验失去控制。


    所以杜威说我们是通过对experience的反思来学习,这也是群岛的学习项目里非常重视“复盘”和“迭代”的原因。同时,正是因为experience之间相互联结,前一个虽然结束了,但是会影响下一个,所以学习才会变成一场“无限的游戏”。

06
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很多批评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
  • 比如,以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中,教师就不可以讲授了,就不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主动教给学生了。


    当然不是这样。变化在于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和学习对象的“唯一”来源,但不妨碍他们成为来源“之一”。更进一步地,教师的职能和专长更应强调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支持学生的学习。

  • 再比如,以为围绕真实生活组织教学,知识就不重要了,知识的学习就必然会不严谨不体系。事实上,创新教育并不否定知识的重要性,但首先关心的是如何让所学的内容与学习者建立联结,而不会默认某种知识对人类很重要,所以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者就必须学。


    至于体系性严谨性,这种考量还是建立在“知识本位”的。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是素养和通识,而非“攀登人类知识的高峰”——那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事。


  • 同时,也应该公允的指出,传统教育之所以对创新教育有如此多的误解和批评,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很多创新教育者本身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位的地方,甚至对自己做的教育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07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传统教育已经,并且正在,发生很多变化,但是它所依托的范式决定了它能够发生的变化的天花板。
  • 比如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习者更多的只是人类积累的文明精华的吸收者和消费者,而难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 正因为是这么看待学习者的,于是传统教育非常重视维护既定的教学秩序和纪律规范,这导致了学习者总体上必须是被动接受和服从顺从的。

  • 相应的,教师作为传递人类过往智慧结晶的中介,在教学中的职责功能也便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08
总体而言,传统教育和(以进步主义教育理念为代表的)创新教育之间在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教育的起点、教育的目的、教育和生活的关系、隐性课程的影响......,由此所依托的和所导向的社会,其性质和面貌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一点就不展开了)。
因为在范式上的差异,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相互借鉴更多是在某些工具技巧方法层面。即便是这些内容,在不同范式下的使用也会产生很不一样的效果,或者,会对它们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带来很大差异。

09
在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之争中,创新教育们往往承担着更大的压力,更容易因为还只是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和不成熟的实践而被挑出毛病;同时也有更大的责任去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说出来,并做出来,这两者同样重要,相辅相成。

10
百年过去了,围绕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很多争论并没有太多新意出现,误解还是那些、互相批评的着力点也还是那些,这多多少少是让人遗憾和伤感的。真希望以后不再有这些非此即彼的标签,所有的教育者们有着对教育共识的底线,在此基础之上百花齐放,彼此分享,推动教育的持续进化。


上述观点表述只是凭着回忆,记录了我当时在共学分享时的一些纲要。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闪翻的那两篇文章(很长),然后再来这里回看。欢迎留下你的思考,也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篇闪翻文章。




END


摆脱非此即彼的观点之争
构建教育者自己的观念体系
群岛《教育3.0》共读日课+领读者计划
正在开放报名中
顾远带领共读
扫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